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岁诞辰。百年建党史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成就辉煌的一百年。今年也恰逢吉林大学建校75周年。75年前,学校在战火硝烟中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一直在党旗的引领下不断向前。吉林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的成长史,是一部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拼搏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部听党指挥、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史。
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好党史和校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学校党委宣传部和档案馆深入挖掘校史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搜集学校各个时期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而行的珍贵史料,分期推出《薪火弦歌赓续传承|“党在高校一百年——吉林大学校史中的红色印记”主题展览》,将这份镌刻于历史的鎏金岁月和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怀化为吉大师生身体里流淌的红色血脉,激励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充分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本期展览推出的主题是:“原长春邮电学院:新中国邮电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
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由于信息通讯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了巩固东北解放区、支援解放战争,东北邮电总局决定成立邮电学校,为东北解放区培养和输送邮电专业人才。
东北邮电学校校址(佳木斯市朱板村)
陈先舟
1947年,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根据中央指示在东北解放区佳木斯市西郊朱板村创建了东北邮电学校(长春邮电学院前身)。首任校长由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局长陈先舟兼任。
1947年冬,解放军已经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东北战场的节节胜利,中、小城市的陆续解放,急切要求迅速恢复邮电通信,为了加速培养急需的邮电通信技术人才,学校辗转东北各地,增设专业,扩大招生。
女学员登杆布线
野外布线测量实践课
由于学校成立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艰苦的办学环境没有磨灭同学们刻苦学习的意志。学校师生在长春解放的第二天就接通了长春、吉林至哈尔滨的长途电话,为我军前后方通联作出了重大贡献。至1953年4月,学校先后更名为东北邮电高级职业学校、东北邮电学校、长春邮电学校,共培养出邮电大中专毕业生、短训班学员2021名,为东北解放事业和新中国邮电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完成了战争年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抗美援朝时期,学校组织献血队,上图为输血队员证书。
学校教职工为“抗美援朝”捐献财物的部分收据
抗美援朝期间,东北邮电学校的几百名师生自愿参加担架队,并为受伤的志愿军献血,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在武器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学校师生踊跃为抗美援朝购买飞机、大炮等武器。据统计,仅1951年下半年全校教职工共捐献1300多万元(东北币)。
1960年,邮电部决定在长春电信学校的基础上成立长春邮电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随着邮电事业的恢复与发展,学校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培养学生,为新中国培养了各级各类技术与业务人员。
1984年,学校在深圳市上埗区设立了长虹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杨文英教授(左一)进行的《集成光波导无源器件》科研课题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盛德深主持的科研项目“xyz—a型模拟微波倒换设备”和“nec500型微波设备自动监控系统”被分别列为邮电部1994、1995年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1992年,学院邮电第六实验工厂以“高新技术产业”身份率先进入“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9年8月,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学院决定恢复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990年10月,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初步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教科产三结合的改革和发展思路。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承担了更多的科研项目,一些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校办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至2000年合校前,原长春邮电学院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信息通信类人才。
(消息来源/吉林大学档案馆)
原文链接: